在镇江一院B楼的六楼,有一扇特殊而厚重的门,门外,是家属们一双双焦灼的目光,门内,是医护们一个个忙碌的身影。这里,是生与死的交界,这里,是神秘的ICU,她承载着病痛,却也饱含希望,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她。
13岁小女孩和ICU的故事,其实这里满是希望
几天前的一个半夜,镇江一院心血管内科紧急转来一个13岁的小女孩。由于爆发性心肌炎,急速恶化,小女孩来的时候心跳几乎停止了。
(资料图片)
当天值班的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杨宏锋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她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继续药物抗心律失常等,但电风暴反复发作。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杨宏锋:小女孩来的时候心肌损伤标志物明显升高,心电图示心律严重失常。随后她又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速、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意识丧失,血压为零。经过与我们主任医师金兆辰仔细分析病情后,决定启动ECMO(体外膜肺氧合),为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奋力一搏。
就目前情况而言,采用ECMO治疗是最佳的选择。重症医学科团队紧急准备设备,一切有条不紊进行着,他们努力维持着患者的生理循环。
在金兆辰、杨宏锋、胡秀兰、吉木森、虞志新、杜启光等ICU救治团队成员的努力下,5天后,小女孩的心肌损伤指标及心肌酶谱逐日下降,心脏彩超所示心功能及组织灌注监测指数同步经历了先缓慢回升,后明显改善。
经过反复认真评估,小女孩先后撤离ECMO和呼吸机等治疗手段。担心小女孩对陌生环境感到害怕和无助,重症医学科在条件允许下让她的家长做好防护后,进病房来陪同她。花季少女成功从鬼门关回到人间。不久,小女孩就转到了普通病房。
进了ICU,就意味着九死一生?其实恰恰相反!
有人说进了ICU就是九死一生,首先要区分一下这句话的因果关系,病人是因为病情极其危重,已经到了九死一生的程度,才送入ICU进行进一步的监护、抢救、治疗,而不是因为进入ICU才九死一生的。
ICU作为与疾病斗争的桥头堡,集中了整个医院甚至整个地区最先进的仪器和设备,最好的技术和人员,每个ICU病人所配备的医护人员也是最多的,许多普通病房,及当地其他医院救治不了的病人,都会被送到ICU。无论是作为医护人员还是病人家属,都把ICU当作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比如小女孩用的ECMO,它是"体外膜肺氧合"的英文缩写,是体外生命支持技术的一种,可以辅助呼吸与血液循环,也能为医护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心脏就是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如果患者的“发动机”出现不可逆的故障,可以依靠ECMO暂时代替心脏功能,相当于给患者增加了一个发动机,被很多人称为"救命神器"。
镇江一院重症医学科开展ECMO救治技术已有9年,帮助很多患者成功闯过"生死门"。科室于2018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是全市首个、也是全市迄今唯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充满人情味儿的举措,让患者尽可能拥有“生活质量”
在专科病房,医生关注病人的焦点可能更多在于该专科领域,这对重症病人来说是不足够的,当疾病发展到危重状态时,患者全身各个器官都可能受累,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案。
相比其他病区的护士,ICU护士需要具备更强的护理、抢救专业知识和经验,为重症患者提供24小时密切监护。现在的ICU,人性化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度,更加重视患者的隐私,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为患者提供床上洗头服务;注重营养制剂的口感;在患者好转之后第一时间引入专业康复治疗;对特殊患者提供个性化探视服务......这些充满人情味儿的举措,让重症患者在ICU这个与死神搏斗的地方也可以尽可能拥有“生活质量”。
医学的治疗目标是救死扶伤,ICU可以做到严密的监护、早期诊断、及时的处理及治疗。希望大家打破对ICU的恐惧,在病情需要时及时转入ICU进行监护及治疗,不要使病情拖延,耽误治疗时机。
在那扇整日紧闭的大门背后,也许你会想到各种冰冷的仪器,或是滴滴答答的监护报警声,又或是病人痛苦而憔悴的面容,但这里更是许许多多危重患者的重生地。打开这扇门你会看见,争分夺秒与死神抢夺生命的紧张场景,你也会看见从愁容满面到如花笑靥,就像一朵朵开在悬崖边的花儿让人赏心悦目,这扇门的里面,有风雨,有鲜花,亦有阳光!(亦圆)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