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快讯 > 资源 > 内容页

微博推出“附注”功能,互联网返祖现象下的担忧

来源:鸟哥笔记 2023-09-01 05:25:13

作者|花花小萌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据微博消息,现已向部分认证用户开放测试“附注”功能,功能上线后,符合条件的用户可对他人的公开微博进行信息和信息源补充。

什么是“附注”功能?

添加附注是指对他人的公开微博内容进行信息和信息源补充。当前附注类型包括以下三类:

1、信息补充:对争议内容进行信息和信息源补充。

2、当事人回应:当事人可对他人发布的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进行回应。

3、不实信息:政府媒体用户可对不实信息进行标注和补充。

微博预计后续会根据用户反馈拓展更多附注类型。

为什么要推出“附注”功能?

微博公告中称,是为进一步加强对站内争议内容的正向引导及对不实信息的有效治理,积极营造友善健康的社区氛围。的确,“争议内容”“不实信息”……无论是用户还是平台,都苦其久矣。

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根据“2022年度微博辟谣数据报告”2022年度,微博站方共有效处置不实信息82274条,辟除新增谣言及引导争议事件1355例。#微博辟谣#平台总阅读数117.7亿,讨论量722.5万。@微博辟谣 全年共发布辟谣微博3273条,阅读量5.66亿次,互动量106.3万次。

在“附注”功能推出之前,微博在推动平台用户发言真实性相关功能的完善方面,在主流社交平台中率先上线IP属地展示功能。继前台实名认证、后台实名验证等措施后,进一步增强平台内容的真实可信程度。

微博为什么会成为争议信息的重灾地?

互联网的信息争议及不实信息一直甚嚣尘上,微博更是其中的重灾地,究其原因,有三点:

一是准入门槛低,微博2023年6月的月活跃用户数为5.99亿,同比净增约1700万,其中移动端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数的95%。2023年6月的日均活跃用户数为2.58亿,同比净增约500万用户。“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让微博的用户量一直保持优势,发布、评论简单、成本低、无需审核,成就了争议信息低成本与高频率的特性。

二是内容娱乐化,随着互联网各大主流平台的不断发展,微博的内容生态已向娱乐化倾斜,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就表示过,内容生态方面,2023年第二季度在文娱热点等优势领域的流量和内容消费持续提升。

三是商业化明显,微博的商业化气息浓重,其广告业务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健的表现和韧性,商业化浓重的环境下,信息失真的概率就会增大。

怎么看待微博的“附注”功能?

针对“附注”功能,目前网友对此基本持支持态度:

“决定以后给所有烂文推文附注——快跑!”

“随着标注功能上线,辟谣信息就可以和谣言一起传播。”

“以后看本地微博谁发带有不实信息的造谣的,我去添加附注。”

“附注”是一个全新的词,但我隐隐觉得,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我认为,微博的“附注”功能是一种互联网的返祖现象,从立足于平台技术,回归到“以人为本”。

所谓的互联网返祖现象,就是以不同的概念来阐述早期互联网的内容逻辑,通俗点说,就是新瓶装旧酒,正如很多传统非遗文化用互联网的手段展示出来,但不可否认的是,内容的原核在于传统。

首先,是内容信息的返祖。

微博“附注”目前有三种类别,对争议内容进行信息和信息源补充、当事人可对他人发布的与自己相关的内容进行回应、政府媒体用户可对不实信息进行标注和补充。这就像互联网论坛盖楼,在论坛时代,每一个楼层内容的精彩丝毫不亚于帖子内容。很多时候,也正是不同楼层的信息补充,让整个论坛帖子火了起来。

微博是用附注给了用户一个选择权,可以去围观争议,也可以对争议内容绕道而行,但其底层的逻辑,依然是依靠“楼层”来补充说明。

其次,是关键人物的返祖。

在测试阶段,“附注”并不授权给所有用户,而是授权给红V。所谓红V,是基于黄v的,即黄v的升级版,代表的是在微博上十分活跃,又有着大群粉丝的“公众人物”,通常把“粉丝”在50万以上的称为网络大V。一般红黄v支持娱乐、体育、传媒、财经、科技、文学出版、政府官员、人文艺术、游戏、军事航空、动漫、旅游、时尚等领域知名人士的认证申请。

微博授权 KOL权利的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监督平台内容生态的责任,他们提供的信息经过平台审核后予以标注。那么,这个是否与论坛早期的版主相似呢?

诚然,过去的版主并没有大批量粉丝的拥护,但其责任感、权威性及知识含量绝不会比现在的KOL差。就以天涯为例,当初大家都以能当上天涯版主为荣。

过去常常说,论坛是综合性大型社区,有丰富的版块和话题,涵盖了历史、文学、娱乐情感、生活、时事、职场等各个领域,包罗万象,总有你想找的内容,而移动互联网走的是深度垂直创新。

但显然,现在无论是微博也好,微信公众号也好,哪怕是小红书、抖音等,就整个大平台而言,走的依然是综合型社区方向,只不过是从PC端换到了移动端。

综上,微博的“附注”是论坛另一种形式的呈现。如果说互联网1.0时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那么如今的互联网就是以数据为本的时代,但若要内容生态健康发展,显然,“人”才是关键。而论坛时代探索出来的以版主为核心,不以利益数据为导向,以内容的真实和创新性为荣耀,带动用户不断创造的生态系统,就非常值得借鉴了。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互联网返祖现象。

微博的“附注”功能可能引起的弊端有哪些?

对于新功能的推出,目前只是小范围尝试,其实能试出来的弊端是很少的,但若是大范围铺开,每个微博用户都有了“附注”的铠甲,那么就很难控制了。

“附注”是否会成为饭圈的战场?

微博的内容生态已向娱乐化倾斜,尽管这并不是微博本身所愿,但就是这样发展了。娱乐化严重就代表饭圈文化严重,尤其是针对各种明星的谣言在微博总是层出不穷。那么有了附注之后,会不会出现饭圈打架,“附注”滥用呢?

如以下截图中,两个红V用户为了维护自家爱豆,就用附注进行battle,红V尚且如此,若是“附注”功能全民化,这个言论战场又会如何呢?附注不仅是辟谣的工具,也可以是造谣的工具,还可以是混战的工具。

“附注”的正确性如何判断?

有网友担忧,平台最终还是要判断附注的对错,A 指出 B 的微博不实,A 是对的吗?谁也不是全知全能,平台也不是,微博不可能专门组建一支全方位的专业队伍来判断对错。

那么,“附注”就还是只能代表各方自己的观点,好一点的就是那种有公信力的用户,他们的附注,或许可信赖度高一点。平台对附注的审核,更多只能审到表达方式,很难精准到表达的对错。

“附注”的及时性如何把控?

在“附注”功能刚刚推出之际,大家为了好玩或者新鲜感,或许比较乐意去试用,但时间久了之后,这个功能的热度如何保持?同时,对于争议信息、不实信息进行附注,如何督促其及时性呢?

微博的“附注”功能诚意很满,但后续会如何发展还有待考量。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快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豫ICP备20009784号-11   联系邮箱:85 18 07 48 3@qq.com